比特币的曾经自己日预如今末痛批言家了币为何发起
金融圈有个有趣的现象:最坚定的反对者往往最终会变成最积极的参与者。著名经济学家努里尔·鲁比尼的转变就是最好的例证。这位以"末日博士"著称的经济学家,多年来对加密货币的批评简直可以用"毒舌"来形容——他不仅把加密货币比作"人类史上最大的骗局",还在今年年初预言"币圈的末日就要来了"。可现在呢?他旗下的阿特拉斯资本公司正忙着推出自己的稳定币。
从批评者到实践者的华丽转身
10月底,阿特拉斯资本放出消息,他们即将推出Atlas Climate Token。这个项目很有意思,它试图把区块链技术和传统稳健资产捆绑在一起——包括抗通胀的房地产信托基金、政府债券、黄金等大宗商品。说白了,这就像是给加密货币穿上了防弹衣。
说实话,这个思路倒很符合鲁比尼一贯的悲观风格。记得去年他在多个场合警告说,美国经济正走向通胀失控的深渊,再加上地缘政治冲突、疫情反复和气候变化,投资者必须找到能对冲这些风险的投资标的。现在看,他的稳定币项目不就是在践行自己的投资理念吗?
数字资产与传统投资的"混血儿"
阿特拉斯资本对自己的投资组合信心满满。他们声称在过去51年中,有48年都实现了盈利,年均回报率达到8.2%。更夸张的是,他们说过去30年投资组合价值翻了四倍,而同期美元的实际购买力缩水了一半以上。
这个稳定币项目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试图弥合两个世界的鸿沟:一边是传统的价值投资理念,另一边是新兴的数字资产领域。就像把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装进了数字钱包里,这种尝试本身就很有创意。
为什么"末日博士"会改变主意?
说实话,看到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是:鲁比尼博士是不是被盗号了?要知道就在不久前,他还把整个加密货币行业骂得狗血淋头。但仔细想想,这种转变其实反映了一个更深层的趋势——连最顽固的批评者都开始认可区块链技术的价值了。
鲁比尼的案例让我想起马克·吐温那句名言:"历史不会重演,但总会惊人地相似。"这就像当年互联网泡沫时期,那些最激烈的批评者最后往往成了最成功的互联网投资人。看来在金融创新的浪潮中,保持开放的心态比固守立场更重要。
当然,这个转变肯定会让不少人觉得讽刺。毕竟鲁比尼以"永恒的空头"著称,是少数准确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的经济学家。现在他自己跳进币圈这个"大赌场",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他"末日预言家"的人设。但换个角度看,也许这正是他投资智慧的体现——当所有人都以为你要往东的时候,你偏偏往西走。
明年第一季度,他们还要推出相关的ETF产品。不得不说,这位"末日博士"的转身真是够华丽的。不知道那些曾经被他骂得抬不起头的加密货币爱好者,现在是不是在偷偷地笑呢?
(责任编辑:合约)
-
最近我注意到一个重磅消息:区块链行业的"老司机"Blockchain Capital又搞了个大动作。这家由斯蒂芬斯兄弟在2013年创立的VC机构,刚刚完成了5.8亿美元的募资,这让我不禁感叹加密货币投资市场依然热度不减。新基金的双轨制策略跟他们的合伙人Spencer Bogart聊过后,我了解到这次募资其实包含了两个"弹药库":一个3.8亿美元的早期基金,专攻种子轮到A轮的新秀项目;还有一个2亿美... ...[详细]
-
"低碳"这个词最近几年真是火得不行,但说实话,对中小企业来说,低碳转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这不,西门子在中国工博会上放了个"大招"——拿出10个亿真金白银,专门支持中小企业搞绿色转型。记得去年我去苏州一家小工厂调研,老板跟我诉苦:"买一台节能设备动辄上百万,银行贷款门槛又高..."现在好了,西门子这个专项融资来得正是时候。西门子中国CEO肖松博士说得特别好:"低碳转型不是选择题,而是企业生存的必答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看到现在加密圈的讨论,我这个从业多年的老金融人都觉得有点跑偏了。最近谷歌云Web3负责人James Tromans在新加坡Token 2049上的一番话,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。别再盯着币价了,看看智能合约能做什么Tromans在会上直言不讳地指出:"现在整个行业都陷入了一个怪圈——整天盯着K线图看币价涨跌,却很少有人认真思考怎么用智能合约解决实际商业问题。"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。就像90年代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这几年看着加密货币市场起起落落,我深深感受到一个不变的真理: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数字金融世界里,标准化解决方案就像给别人定制的西装,怎么穿都不合身。就拿最近接触的一个客户来说,他们想做东南亚市场,结果套用欧美交易所模板,用户体验差不说,连当地热门币种都没法交易。为什么标准交易所模板正在失效?记得2017年那会儿,随便套个开源代码就能上线交易所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复返了。现在的市场环境就像我常跟团队... ...[详细]
-
谁能想到,银行业巨头招行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?就在上周,招行在香港的子公司招银国际证券突然宣布上线加密货币交易服务,这个消息在金融圈炸开了锅。银行业巨头的"破冰"之举说实话,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条消息时,下意识揉了揉眼睛。要知道在我们的印象中,传统银行对加密货币向来是避之不及的态度。但招行这次不仅做了,还做得相当漂亮。我仔细研究了他们的公告,发现招银国际这次拿到了香港证监会颁发的虚拟资产服务商牌照。... ...[详细]
-
去年6月,新西兰国会财务和支出委员会干了件大事——他们决定给炙手可热的加密资产行业做个全面体检。这次调查可不是走走过场,而是扎扎实实地把加密资产的方方面面都扒了个底朝天:从区块链技术的运作原理到挖矿对环境的影响,从投资者面临的潜在风险到对国家金融体系的冲击,甚至包括犯罪分子是怎么利用加密货币洗钱的,都在调查之列。经过两年多的深入调研,今年8月终于发布了一份重量级报告,为新西兰的加密监管提供了重要参... ...[详细]
-
作为一个浸淫加密领域多年的观察者,我见证过太多昙花一现的项目。但比特币始终像一个沉默的巨人,稳坐价值存储的宝座。有趣的是,这个5000亿美元规模的庞然大物,在DeFi浪潮中却像个局外人。直到Stacks的出现,才让我看到了比特币生态真正爆发的可能。比特币的困境与转机记得2017年那波牛市,我亲眼目睹比特币网络拥堵到令人发指的地步。一笔转账要等上几个小时,手续费动辄几十美元。当时我就想:这哪是"数字... ...[详细]
-
作为加密货币市场的"风向标",比特币的下一次减半事件已经进入倒计时。有趣的是,最近一位化名BitQuant的分析师在推特上发表了相当大胆的预测——我们可能在明年4月减半之前,就会看到比特币刷新历史纪录。减半前的狂欢:分析师为何如此乐观?这位自称"央行行长和比特币专家"的评论员在9月15日的推文中直言不讳:"别搞错了,比特币不会在减半前见顶。"他认为,比特币不仅会在明年4月前突破2021年创下的69... ...[详细]
-
最近这段时间,比特币市场真是热闹非凡。作为一个长期观察加密货币市场的分析师,我不得不说,当前的市场环境确实令人振奋。还记得7月中旬那波冲高回落吗?当时价格摸到123000美元后突然跳水,看得不少追高的投资者心惊肉跳。本周一历史再次重演,122300美元附近的抛压让不少人开始怀疑牛市是否还能继续。说实话,现在这个位置确实很关键。122500美元和下方的119800美元就像两个忠诚的卫士,稳稳地托着价... ...[详细]
-
今天早上起床刷新闻时,发现加密圈又热闹起来了。作为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习惯性地梳理了一下昨晚到今天的重要动态,不得不说行业变化真的太快了。平台动态Coinbase又要上新币了,这次是Vara Network的代币VARA。说实话,现在交易所上新币的速度比我换手机壳还快。关键是这个项目还挺有意思,获得了Polkadot创始人Gavin Wood的支持,看来有点来头。不过作为一个老韭菜的... ...[详细]